日前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发展大会提出,要强化“引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办法,大力开展链式招商、园区招商、资本招商,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海外布局建设一批生产基地、销售网络、仓储基地,打造面向全球、开放通达的国际经贸网络。
利用外资、对外投资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川观智库据国家统计局、商务部以及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四川省商务厅公开数据,梳理出四川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两组数据:一是在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下降背景下,四川省外商直接投资(FDI)到资增速高于全国中等水准;二是全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保持增长态势,但2023年以来,四川省对外投资有所下降。
在“引进来”“走出去”上,四川为何呈现这样的状态?川观智库对话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李雨浓、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沛霖,解析原因,并提供相关参考建议。
川观智库:据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1—7月,四川省FDI到资15.1亿美元,增速同比好于全国10.9个百分点。但据1-9月数据,增速与全国增速差距在缩小,怎么样看待这一现象?
李雨浓:先看好的一面,四川吸引外资持续超过了全国中等水准。四川FDI规模连续5年位居中西部第一,看四川利用外资情况,可以先看中西部整体情况。去年以来,全国利用外资规模会降低,今年1—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9.8%。相较全国,中西部地区开始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2023年,7个中西部省份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均高于10%。四川作为西部地区代表性省份之一,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245.2亿元人民币,实现同比增长6.5%。
中西部地区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这背后,有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总体规模小、基数低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与中西部地区自身优势紧密相关。市场和政策是跨国企业投资中西部最为关注的两大因素。
李沛霖:虽然四川FDI增速持续好于全国,但我们也要看到另外的信号:近年来,中国FDI结构性变化明显,外商投资的重点逐步由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业转移至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比如2023年,虽然全国吸引外资规模高位回落,但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达11.1%,创历史新高。
在国际直接投资低迷、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的难度增大,四川也不例外。今年以来,四川FDI增速虽然优于全国,但总量也在下降,且与全国差距越来越小。比如,我们正真看到前七个月的数据是高于全国10.9个百分点,但从前三季度来看,就只高于全国几个百分点。因此,四川需要再拓展开放空间,构建招商引资新模式,提升招引质效。我们也看到四川有了具体举措,今年下半年,《四川省逐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力度的实施建议》印发,希望能够通过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等举措,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川观智库:在全国对外投资提高背景下,2023年以来四川对外投资会降低。2024年1—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四川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129家境外公司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101.6亿元,同比下降14.7%(以美元计为14.3亿美元,下降13.9%)。这是否意味着四川“走出去”放缓?
李沛霖:这其中有客观因素。四川境外投资在全国总盘中占比很小。2023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01亿美元,四川不到20亿美元,不足2%。总量小,偶发性因素就很大。比如,如果某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猛地增加或减少一笔较大的海外投资,就会引起数据的大幅波动。
所以数据下降也可能是“走出去”企业项目投资周期的正常表现。近年来,四川对外投资大多分布在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2022年,四川对外直接投资20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倍(折合31.1亿美元,同比增长2倍)。前期大量重点投资数值较高,项目稳定运营后投资减少是正常现象,在统计上体现为增速下降。
当前,外生动力弱化和内生动力增强叠加在四川表现得更明显。一方面,四川对外投资目的地主要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2024年东南亚经济提高速度明显放缓,印尼等主要国家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中东地缘风险加剧推高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国内重点项目推进与投资回报率提升吸引部分资金驻留,譬如《2024年四川省加快前期工作重点项目名单》择优筛选纳入330个拟在未来2至3年开工的重点项目,估算总投资2.15万亿元,这些重点项目带动大量滞留资金流向省内建筑业、服务业等相关行业。同时,四川汽车制造、新能源电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领域企业在寻求东部地区创新、技术、市场、金融等环节协同过程中加大对东部省份的投资,在国际投资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呈现部分“走出去”资金“向东转”的趋势,实际上也符合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要求。
李雨浓:“走出去”放缓,是西部地区近年来的整体表现。从全国看,西部地区对外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占全国比重会降低。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0年以来,在地方企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统计中,西部地区占全国比重在2022年达到最高点(10.9%),2023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65.6亿美元,占地方投资流量的7.1%,同比下降29.8%,不足东部地区的十分之一。
这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外向度、产业体系有关。当前“走出去”的企业主要是优质的国有企业和东部沿海活跃的非公有制企业,近年来面对“脱钩断链”等逆全球化挑战,东部地区公司制作的制成品直接出口受制约,不得不“走出去”,“走出去”步伐也不断加快。但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参与国际贸易更多的是制成品的上游端,他们通过给东部“走出去”的企业做配套,也嵌入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但缺乏不得不“走出去”的动力。
另外,从投资行业看,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中,近八成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制造、金融四个领域,其中制造业“出海”占比逐步提升。四川及西部地区对外投资依然大多分布在在传统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等领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不足,应对旁边的环境变化能力较弱。
●通过外资进入提升内外协同运营水平,为四川企业“走出去”打通金融关、物流关、管理关
●深入接触目的国长期资金市场和优质企业,吸引有潜力、能够充分的发挥四川比较优势的企业来投资
川观智库:无论从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对外投资,四川相对全国总盘规模仍然比较小。四川该从哪些地方入手,强化“引进来”“走出去”?
李沛霖:四川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占全国总盘规模都比较小,受单个项目和内外部偶发因素影响较大。一方面应科学看待增长率的排位和变动,另一方面应计长远,久久为功提升对外开放能力,做大做强基本盘,做强做实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的定位,从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系统施策,不断的提高外资利用和对外投资规模和质量。
一是发挥共建“一带一路”对促进外资利用和对外投资的推动作用。通过友城网络等政策沟通抓手拓展招商网络,通过对外工程承包等设施联通强项延展投资项目,通过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贸易畅通优势地位强化“东南亚—成渝—新疆—中亚—欧洲”跨洲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供链条,通过人民币结算等资金融通功能吸引,或推出一批头部金融类生产性服务业主体,通过文旅交往等路径提升消费流量。
二是强化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用好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优化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高新区、综保区、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外向型产业布局,实现错位分工、相互借力。
三是提升对“走出去”企业的跟踪和服务保障能力,包括开发在线风险评估工具,为省内企业定制风险评估报告,针对在特定国家或地区投资的公司可以提供额外的税收抵免或减免,支撑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四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打造全国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李雨浓:“引进来”与“走出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引进来”代表着开放包容,吸引外国的资本、技术和人才,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走出去”代表着主动出击,将本国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在“引进来”方面,通过外资进入提升内外协同运营水平,为四川企业“走出去”打通金融关、物流关、管理关。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实现信息与商机的双向共享,发现四川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建立长效的联络、拓展机制,促进四川企业“走出去”与外资“引进来”的互动,共同发现和把握新的商业机遇。在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培育本土企业,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为四川企业“走出去”储备动能,同时也为外资公司可以提供合作机会。
“走出去”方面,理性看待对外投资的波动。投资类数据本身波动较大,近期四川“境外投资”相对下降更多是由短期波动因素导致。今年1—10月,四川新增境外投资企业97家,同比增长29%。随着境外投资公司数的增长,后期四川“境外投资”会逐步回升。
另外,在境外投资的过程中,可深入接触目的国长期资金市场和优质企业,拓宽交流渠道,吸引有潜力、能够充分的发挥四川比较优势的企业来川投资,形成“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良好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对外投资的选择上,采取“以点带面”的模式,选择与四川联系较为密切的“点”为基础,再从“点”辐射到四周的国家。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规避投资风险,且能促进四川与投资目的国之间的区域联动,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深度融合。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指外国投入资金的人在非上市公司中的全部投资及在单个外国投资者所占股权比例不低于10%的上市公司中的投资。在部分新闻媒体报道中,外商直接投资或表述为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吸收外资、实际使用外资等。
上一篇:大数据知识科普|新型基础设施、智算中心、超算中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9个名词官方解释 下一篇:【黑产大数据】汽车贷款欺诈产业链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