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的江西科技重点工作怎么干?近日,江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接受央广网专访,聚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议题,谋划这一年工作新篇。访谈实录如下:
央广网:央广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央广网郭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江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欢迎宋厅长!
今天我们还是就科学技术创新这一个板块,继续和您一起展望在2024年江西省科技厅都有哪些重点工作。我们还记得去年,还是在这个演播厅,宋厅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江西省科学技术创新的这个宏伟的蓝图,那么,这一年过去了,江西科学技术创新取得了哪些可喜变化?
宋德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面启动实施科技兴赣六大行动,推动全省科学技术创新工作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形态趋势,江西综合科学技术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6位,较2012年提升了9位,是全国提升位次最多的省份。
宋德雄:我们主要围绕国家战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有江西特色的科学技术人才发展机制、优化科学技术创新生态等方面发力。
宋德雄:第一,围绕国家战略,我们积极策应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调整布局,对外积极争取、对内系统谋划,推动我省战略科技力量初具雏形。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达6家,其中牵头组建3家,实现了重大突破。推动制定了省实验室建设总体方案,有序推进南昌实验室建设,优化重组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61家省重点实验室。
第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明显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科学技术创新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推动我省科技攻关水平有效提升。从产业发展实际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推广运用“揭榜挂帅”等制度,累计发布重大科学技术研发专项关键技术类榜单29项、企业需求类榜单81项,张榜金额超15亿元。催生了一批“江西造”“江西研”重大创新成果,如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项目,突破了国产直升机在4000米以上高原运行的世界性难题,为航空强国贡献了“大国重器”。
第三,构建有江西特色的科学技术人才发展机制,推动我省科学技术人才引育取得成效。大力实施省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培育项目,首批8名培育对象中,周创兵、熊仁根新当选院士。积极做好国家科学技术人才计划遴选推荐工作,新增国家级科学技术人才12人。聚焦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举办“庐山对话”“智荟赣鄱”“海智惠赣鄱”等招才引智活动。
此外,我们通过政策创新、服务创新,积极地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我省科学技术创新生态一直在优化。修订《江西省科学技术创新促进条例》,为实施科教强省战略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完成科技激励机制等11项改革任务,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全面倡导“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产出真成果”的创新文化,有效建立“投入要问产出、花钱要问绩效”的工作导向,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诚实守信的创新生态。
宋德雄: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偏弱依旧是制约江西高水平发展的最大短板,在高端创新平台建设、科学技术人才引育、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仍面临不少困难,迫切地需要补齐科学技术创新短板,在扬长补短中增强发展胜势。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后,我们承担了省委科技委办事机构职责。我们将牢牢把握党中央对科技部门的机构改革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更多精力和力量转到科技战略规划、科技政策、科技资源配置、协调组织重大科学技术项目并跟踪督促、推进科技力量建设、科技监督评价等职责上来,加快建设一支“党性强、站位高、政策通、能成事、作风硬”的高素质科技管理队伍,以改革促创新,有效提升创新发展动能。
央广网:江西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如何牢牢抓住科学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
宋德雄:我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质的跃升。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科学技术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换句话说,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就是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紧紧扭住科学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结合江西实际,我感觉,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在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上提升实力,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技术瓶颈。二是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汇聚合力,注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三是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深挖潜力,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浓厚氛围。
央广网:看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宋厅长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划,那么,请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江西省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围绕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又该怎么做呢?
宋德雄:下一步,我们将树牢“科研即产业”理念,通过“系统化设计、体系化建设、工程化推进、周期化管理”的工作方法,深入实施科技兴赣六大行动,在平台建设、科研攻关、人才引育、企业培育、成果转化等重点任务上下更大功夫,着力打造江西科学技术创新新名片,推动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江西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央广网:接下来,我们与宋厅长聊一聊青年方面的工作。您曾经在采访中提到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在科研创新中有着不可以小看的力量,那么江西省科技厅这些年在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才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宋德雄:长期以来,年轻人始终活跃在科学技术创新的第一线和最前沿。去年,省科技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聚焦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关注的问题,推动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出台青年科学技术人才九条举措,支持青年科学技术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为青年科学技术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2023年,在有关人才计划项目中,省科学技术人才计划为32周岁以下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单设赛道;省重点研发计划中,40周岁以下青年科学技术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比例达47%,较上年增长12%;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40周岁以下青年科学技术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比例超70%。
在省重点实验室重组中,我们鼓励吸纳更多青年人参与实验室建设。重组后的省重点实验室,40周岁以下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占比达到61%,主任平均岁数为48周岁,最年轻的主任32周岁。
我想借央广网这样的平台,希望能够通过你们宣传我们江西良好的创新生态,吸引更加多的科学家和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到江西创新创业。
宋德雄:当年毕业的自然科学领域的博士生,我们直接给予20万元的启动项目经费,让他们自由探索,我们尽可能地让这个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在江西科研工作轻松一点,我们科学技术管理部门在服务上跟紧一点,让他们的科研工作的环境再轻松一点。我想通过我们这些九条举措,包括我们的一些项目的实施,让更多的青年人才愿意到江西来做他的科研活动,来进行创新创业,推动我们江西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您做了很多年科学技术人才相关的工作,您有没有掏心窝子的建议,给我们青年科学技术人才说一说呢?
宋德雄:第一点,要有兴趣。每个人都是从青年走到老年。我们到这个年龄确实要给年轻人,特别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有一个建议,刚开始所有的成为科学家的人,都是对这个科学研究有执着的追求、有兴趣。假如没有兴趣,我建议不要走到科研这条道路上。
第二点,要执着。有一位院士曾经讲过,8小时之内出不了科学家,实验室的灯光应该亮到很晚。我原来在省科学院做院长的时候,我曾经鼓励我们的青年博士,对科学除了兴趣之外,还有一个执着追求的劲头。
第三点,青年科学技术人才要甘于坐冷板凳。久久为功,不要急功近利,这种学风、作风、科学家精神应该在青年科学技术人才上面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青年科学技术人才未来才会有希望。所有的科研都是靠青年人干的。青年才是明天的未来。
宋德雄: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地推进人才、资金、项目、平台等创新要素一体化布局,持续推动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减负,继续强化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后备军建设。
一是启动实施省职业早期青年科学技术人才专项,通过非竞争性的方式,长周期、稳定支持一批新入职的青年科学技术人才,鼓励青年科学技术人才自由探索,助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潜心研究。
二是增设青苗人才类别项目,遴选一批32周岁以下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技术人才进行培养,为打造高水平青年创新人才队伍打牢基础。
三是构建由国家、省市、企业等共同组成的“科研基金丛林”,形成覆盖科研人才成长全周期的基金人才资助体系,推动青年人才支持比例持续上升;优化完善“直接支持”及“持续滚动支持”等资助方式,吸引并留住更多青年才俊在赣鄱大地创新创业。
四是强化创新平台中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建设,改革省重点实验室的经费支持方式,对考核较好的省重点实验室,由实验室自主部署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支持青年科学技术人员,以人才的发展助推实验室的发展。
央广网:接下来我们聊一聊科技成果转化吧。这些年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江西省科技厅做了哪些工作?
宋德雄: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体现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关键环节。江西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
我们深入落实江西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方案等有关政策,实施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熟化与工程化研究项目,催生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比如:在国际上率先创造并推出,不再需要添加荧光粉的,高光效黄光LED及其照明新产品,解决了当前主流照明设备中,荧光粉专利技术可能被“卡脖子”的风险。又比如富含多糖的营养健康食品创制关键技术,解决了多糖为主的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问题,对缓解慢性病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央广网:宋厅长刚才讲了两个例子,我们想知道还有没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来分享给大家呢?
宋德雄:我给大家再分享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关于我们家猪育种基因芯片的研制,这是我们江西农业大学关于猪的遗传改良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制的一项技术。家猪育种基因芯片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种业生猪种业的主流技术,实际上突破了某个西方国家“卡脖子”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已在全国上市商品猪中推广了5亿头以上。我形象地比喻一下,这项技术的厉害之处,培育出来的商品猪与地方土猪相比,它要多一对排骨,出栏的时候会多两斤优质肉,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都非常好。为我们农业产业的高水平发展贡献了高技术含量。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景德镇的昌飞公司。昌飞公司生产了AC313的国产直升机。这项技术为我们航空强国贡献了大国重器。它有五个首次突破,时间关系,我跟大家举两个,首次突破了在海拔4千米以上高原运行的这个世界性的难题,首次实现了长距离飞行,1462公里,不间断地长距离飞行。它也是第一架国内直升机首次抵达5200米以上的珠峰大本营的国产直升机。这也是我们江西的科技力量贡献的科技产品。
央广网:我们正真看到了这么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之处,宋厅长能否介绍一下?
宋德雄:服务体系不完善、配套机制不健全仍然是江西科技成果转化的短板不足。
宋德雄: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将以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端为突破口,把供应端的优质科技成果,和需求端的企业有效链接起来,构建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体系。
该体系建设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建设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辐射带动各设区市、省属高校院所建设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逐步形成工作联动网络,全方面提升科技供给与转移扩散能力。
宋德雄:这个体系建成后,将打通整合省直有关部门的创新资源,同时链接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内外优质成果,共同服务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促进省内外技术要素相互连通和加快转化。
同时,我们将以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推进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在职务成果赋权试点、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科学技术人员分类评价、科学技术创新券补助、科技资金“拨投结合”等领域进行深入探索。
央广网:围绕“1269”行动计划,我们江西省科技厅将会开展哪方面的工作?
宋德雄:202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锚定电子信息、有色金属、新能源、航空等优势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我省制造业12条重点产业链,打造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年均9%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科技兴赣六大行动,出台实施科技支撑“1269”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健全科研攻关体系、发展科技金融等方面做工作。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在对12条重点产业链研判分析的基础上,分类施策,差异化支持企业创新,助力打造一批链主企业。
二是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一方面,积极扩充“国家队”。在航空、材料、生物育种等领域,推动建设国家实验室研究基地和网络成员,积极创建稀土、有色金属、核资源、生态环境、交通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另一方面,着力培育“后备队”。在快速推进南昌实验室建设的同时,结合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谋划建设相关领域省级实验室,完成省重点实验室的优化重组和省技术创新中心的重构。推动建设“投入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健全以产业为核心的科研攻关体系。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创新联合体等,共同梳理产业链条,分析卡点、堵点,提出急需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滚动编制技术清单,实现科研项目来源于产业一线。根据技术清单,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科研项目选题机制,精准实施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带动性强的科技项目,着力提升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四是发展科技金融支持创新创业。在江西省兴赣科学技术创新股权互助基金成功设立的基础上,积极组建子基金,加强科创基金与创新平台、人才团队和成果转化的联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基金体系。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紧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靶向引进一批前沿性、引领性技术成果,加速构筑我省产业创新生态圈,激发资本乘数效应。
央广网:我们请宋厅长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您对江西省科技厅2024年工作的期待。
宋德雄:新的一年,江西科技系统的同志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层次地融合,全力以赴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向奔赴”,让更多的科技元素体现到我们产业的高水平发展当中。
我想借央广网这样的平台,欢迎更多的科学家和青年科技工作人员到江西创新创业,我们一起携手,推动江西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形成更多的新质生产力。
央广网:我们期待2024年江西省科技厅的工作越做越好!这一期的节目到此结束了,大家再见!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的江西科技重点工作怎么干?近日,江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接受央广网专访,聚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议题,谋划这一年工作新篇。
上一篇:阴间最新资讯-快科技--科技改动未来 下一篇:2025中国科技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规划